“枫桥”引领,谱写警民鱼水情
——石棉县公安局回隆派出所为56年的“黑户”补录户口纪实
2020年以来,石棉县公安局回隆派出所民警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部署,扎实开展辖区“六进六边”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期间发现回隆镇竹马村一位名叫力杂么(音译名)的妇女说不清楚自己的出生年月,也拿不出户口薄,随后民警联系到力杂么儿子阿木子,才了解到:力杂么现有50多岁,多年前从凉山州搬迁至回隆镇竹马村居住,但自搬迁过来就没有户口,长期无户口的状态在竹马村生产生活。
民警了解到具体情况之后,立即向派出所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力杂么情况,随后按照户口补录程序立即对力杂么进行身份核实调查,随着调查的持续深入,民警了解到:按照当时的户籍管理制度,户口需在村里办理入户登记手续后,再到乡上办理入户。当年力杂么的父母为凉山越西籍搬迁人员,夫妻双方都是文盲,认为户口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从未向村里申请办理入户登记。后来由于父母亲相继去世,村组干部人员变动等各种历史原因,户口信息一直未登记,最后导致力杂么成了无户口人员。
随着各项实名制度的落实,因为没有户口,力杂么的生活、出行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这时力杂么及其家人才发现办理户口的必要性,为了解决自己的户口问题,居住边远、生活困难的力杂么家人和亲戚也曾多次找到有关部门,但每次都因没有任何入户资料等原因没有得到解决。自此,落户的事情就成了一家人的心头病。
详细了解清楚力杂么的情况后,民警按照户口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并根据其本人的意愿,决定为她申请办理补入户口手续。由于力杂么没有出生证,也没有任何其他纸质证明材料,重新办理户口的过程注定并不容易。但派出所民警仍然从切实维护每个公民依法登记常住户口的合法权益出发,按照四川省公安机关办理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相关规定的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核实查证等相关工作。
为了解最基础的信息,回隆派出所的民警反复入村走访10余次,因为许多当年了解情况的人多数已去世或不在原地居住,基础走访工作推进的异常艰难,但民警一直没有放弃,抱着一定要帮助力杂么解决户口问题的决心,合理安排日常工作,见缝插针走访知情人、到村委实地调査、制作询问笔录、收集证明材料。
在不断的走访过程中,力杂么命运多舛但坚强的一生展现在民警面前:力杂么从小家里经济困难,没进过一天学校,成年后力杂么于1988年嫁给了本村的罗乌过子(音),婚后生有两子女。生活不富裕但温馨,可是天有不测风雨,丈夫罗乌过子在1995年失踪了,家庭的重担一下全落到力杂么一个人的身上,亲戚朋友劝她另嫁他人,可她总觉得丈夫会回来的。与孩子们相守6年后,家族安排力杂么在2001年改嫁给户籍在汉源县坭美乡火地村的克古子(音),婚后,又生育了三女,力杂么对生活又燃起了一丝希望,可是命运又一次无情的击垮了她,丈夫克古子因病逝世,力杂么的天这次彻底变黑了。生活的苦难艰辛,力杂么无暇顾及自己户口问题,她一心只想把五个孩子养大成人。一天天,一年年,眼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好不容易大儿子阿木子成人了,可以为家庭分担一些了,可在2014年大儿子上班的厂出了生产事故,虽然阿木子死里逃生,但全身上下大面积被烧伤,面部烧伤严重,生计和生活都成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娶妻成最大的问题。力杂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在多方的思想疏导和力杂么无微不至的陪伴下,阿木子才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也慢慢撑起了这个家。
办理户口登记
阿木子在民警的指导下,配合推进为母亲上户的相关事情,民警在查阅大量原始档案资料,走访调查具体情况的同时,多次和凉山州越西县乃托派出所和汉源县大树派出所取得联系,奔走两地,向力杂么在越西县和汉源县的直系亲属了解力杂么在当地的生活情况,通过几方取证,了解到力杂么没在汉源县和越西县上户口,另外,民警还通过四川省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核查、人像比对等技术核查,均未发现力杂么上过户口。民警将走访资料、核查资料整理细化,形成完整证据链后,按程序上报了上级部门审批并最终获得了批准,最终帮力杂么将户口信息补录成功,实际解决了力杂么“黑户”难题。
办理好户口后送老人回家,了解老人现在生活困难
6月10日下午,民警将户口本交到力杂么手中。力杂么将崭新的户口本捧在怀里,喜极而泣,拉着民警的手,嘴里一直念叨:“公安瓦几瓦!共产党瓦几瓦!(好)”。
回隆派出所以创新打造“枫桥式派出所”为契机,以群众为基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在工作中实践总结,始终秉承“群众至上、服务为本”的理念,针对孤寡老人、残疾等特殊人群开展上门采集、上门送证等贴心服务,为实现“服务不缺位”打下坚实基础,切实给群众带来便利,达到治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双童巧 鲁华 四川法治报记者 杨棕贤)
四川长安网简介 | 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的版权声明 | | 联系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 | | | 投稿:sccaw@sina.com |
四川长安网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的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