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着力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举办立法联系点专题法制培训
设在和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基层立法联系点点位
立法联系点的院落意见箱设立在了许多小区院落门口
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旨在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推进立法精细化。自2015年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后,各地也相继建立并组织开展工作,它的存在不仅有助于推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提高立法质量,更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法治建设的助推器。
近年来,成都市成华区将探索基层立法点制度与全区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工作紧密结合,在保和街道和美社区这个拥有10万人的超大社区,建立了全成都首批、五城区唯一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推进中,成华区从平台建设、工作机制、队伍发展等方面持续完善,构建起了从楼栋院落—党群中心—立法部门的民意直达通道,逐步形成了“法润和美、政通人和”的法治服务新格局,让立法工作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基层立法联系点虽“小”,却承载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担当。据统计,2021年以来,该立法联系点向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反馈立法意见建议20条,被市人大常委会采纳6条,立法征询意见数位居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第一位,依法治社的群众基础、居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也为和美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可持续的“法力”支撑。
聚焦功能平台建设打通民意“最后一公里”壁垒
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工作中,往往存在社会公众的立法建议意见较多,部分意见未被立法机关采纳,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未及时向社会公众进行信息反馈,告知社会公众立法机关是否采纳意见及未采纳意见的原因等问题,这就造成了社会公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降低,从而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在成华区有关部门指导下,和美社区坚持立足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持续升级立法联系点平台建设,达到消除社情民意反馈壁垒的目的。
首先是硬件平台整合。通过对社区阵地空间的梳理,确立以党群中心为立足点,构建了党群中心—文化中心—院落架空层—楼栋意见箱四级功能阵地体系,实现院落意见采集—普法架空层意见征集—学法图书角建议—“天义·民意荟”立法故事征文的社区法学堂闭环;同时,整合“两代表一委员”联络站、“天义调解室”“和美居民议事厅”“邻里号”等公共空间,从民意民情收集上实现全覆盖。
其次是功能平台整合。将社区的“960先锋荟”“578比邻社”、商企联盟“和商汇”、院落“同心社”等功能平台结合,探索出社区—院落—楼栋三级工作机制,采取座谈交流、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案例收集等方式,利用“和美潮生活”公众号互联网平台开展法治宣讲、信息发布,夯实法治社区群众基础,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升居民群众主动参与立法工作意识,有效扩大“和美学法苑”的知晓度、覆盖面。
最后是工作机制的整合。依托和美社区众多社区治理平台,设立“街道人大工委—社区党委—网格采集点”自上而下的基层立法联络机制;结合院落架空层、居民意见箱、法制“律金刚”、“天义调解室”等功能平台,构建发现—核实—筛选—上报—处理—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搭建起立法的社情直通车,从而打通民意“最后一公里”,使立法更好地反映人民意愿,让“高大上”立法更接“地气”。
聚焦民情民意表达实施“五步法”激活居民参与度
建立平台、规划阵地,为基层立法工作创造了基本条件,然而是否能充分发挥出基层联系点的作用,关键还得看如何运行。对此,社区通过前期实践的总结,最终梳理了“一听二集三学四讲五谏”五步工作法,不仅拓宽了民意民主沟通渠道,也激活了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听”,即:社区通过定期开展民情院落坝坝会、居民议事会等活动,全方位听取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以便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对重要建议还要专门形成备案机制。
“集”,即:收集建议。在有条件的院落设置民意收集箱,采取志愿者管理,定期归纳整理,梳理立法功能性意见讨论上报,形成人大代表立法直通车工作机制。前不久,社区马女士在她所居住的小区院落民意收集箱投放了一封意见信,不到两天就收到了回复。“社区工作人员还和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员一起找到我们进行沟通交流,确实做到了‘居民有建议,社区有回应’。”马女士说道。
“学”即:学以致用。通过建立实体阵地和网上阵地,进行普法宣传活动,提高联系点的社会知晓度,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让普通民众了解联系点的功能和职责,引导基层群众准确表达立法意见,有序参与立法工作。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支点,组织发动草根社团、居民骨干带动普通群众参与普法活动,定期开展民法典物权篇、合同篇、婚姻篇、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学习,形成依法学法用法氛围。
“讲”,即:专业引领。针对各院落收集的民情民意,联系点设立了“立法众慧堂”,链接和美社区各方资源,邀请高校、党校专家进行观点解读,协调人大代表及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员、信息员在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待党员群众,听取意见建议,加强沟通交流,做好宣传引导。定期邀请人大代表、退休律师、法官、企业法律顾问、社区民警等开展“家门口服务”,针对社会热点案例、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法律讲座、专家答疑、面对面交流等活动,有效提升居民群众法律意识,实现民意征集专业力量指导,形成“有法可依,学法有用”新格局。
“谏”,即:建言献策。构建人大立法民意基础,针对收集的重要民意、社区重要民情,邀请人大代表、法律专家、社区两委、居民骨干共同研判,对重要工作建议或立法意见,整合形成基础提案,为人大代表基层立法奠定基础,从而构建“群众有想法,代表有办法”的共建共享新格局。
聚焦队伍能力建设构建可持续法治服务体系
为开展好和美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各项工作,社区通过强化四支服务队伍力量,构建和美社区可持续法治服务体系。
一是抓好社区工作队伍。选配有领导能力和工作精力、有威望、热情高的社区负责人担任立法点负责人;配备好立法点联络员、信息员、宣传员和组织员,主要负责做好立法点的日常工作,其中包括:编排立法点宣传活动计划,制订相应立法活动方案和日程安排,协助做好接待记录、情况汇总、上传下达、咨询专业、协调整理等。
二是协调人大代表队伍。整合成华区人大代表力量,依托辖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日常工作安排,发挥人大代表的资源链接效应,为基层立法、社区治理提供有效路径。
三是统筹法律顾问队伍。在区人大常委会统筹协调下,链接全区法律资源;在街道人大工委支持下,实现法律资源向社区倾斜;积极挖掘培养有兴趣有理想的法律相关专业人士参与法律法规解读和专业咨询,为联系点提供法学人才保障。
四是完善志愿服务队伍。以党员代表、人大代表为主体,院落“同心社”、院落党支部等其他平台成员为补充,打造专门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立法采集,听民声、会民意、集群智,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提供帮助。
“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民意‘直通车’,它虽然‘小’,却承载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担当,它不仅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各方面共同参与立法工作,还有助于地方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更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成华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立法,就是为了我们的人民群众,为了提高我们城市的文明程度。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存在,让人感到‘高大上’的法律变得很近、很亲。”
据了解,2021年以来,和美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向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反馈立法意见建议20条,被市人大常委会采纳6条,其中就包括“公众救助”中加入社会公益基金条款,鼓励社会公益基金对一些款项进行垫付,减少财政压力,发挥社会公益基金的作用,从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陈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