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干警的努力下,越西县河坎村义务教育阶段失辍学率为零,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记者张磊摄
在第二期四川省直部门定点帮扶贫困县扶贫产品展销活动上,法院扶贫干警为当地特产“代言” 记者蒋京洲摄
仪陇县检察院援彝干警蒋勇全与村民翻过大山,寻找放牧羊群记者蒋京洲 摄
2020年6月,四川省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联合美姑县禁毒办、美姑县司法局、“爱之家”禁毒防艾法律服务美姑工作站等单位开展“法律六进”禁毒防艾宣传活动 司法厅供图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蒋京洲
乌蒙山横亘绵延,贯穿云贵川三省。千百年风霜洗礼,洗不去的是延续千百年的落后贫困。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四川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2020年11月17日,凉山各地的彝族同胞装扮一新,迎接即将到来的彝历新年,仪陇县检察院驻美姑县特洛村“四治专员”蒋勇全换上彝族传统服装,挨家走访共庆新年。
同日,省政府批准凉山州普格县、布拖县等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盛装歌舞,辞去的不仅是旧日,更是大凉山贫穷的历史,凉山作为我省贫困的“最后堡垒”已被攻克。
至此,全省161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近年来,全省政法系统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责无旁贷的重大政治任务,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充分运用法治资源优势,不断拓展“法治 扶贫”的广度和深度,为扶贫开发战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法保障。
重拳肃毒 大凉山如今“换了人间”
2020年10月30日,最高检新闻办与四川省检察院联合举办的第49次“走近一线检察官”微直播活动,吸引众多目光投射到美姑县特洛村——这个坐落在大山深处、云端之上的小村庄。
错落的彝寨新居,崭新的硬化路面,活泼的羊群奔跑在绵延的群山中,如同交错不息的白色河流。拉近镜头,村民的房檐上黄澄澄一片,沉甸甸地挂着丰收的玉米。
人们惊奇地发现,大凉山变了。贫穷、麻木、疲惫从村民脸上那一道道宛如年轮般的皱纹里消散无踪;积极、欢乐、希望写满了幸福的笑脸。
曾经,毒品魔咒缠绕下的凉山,一幢幢房屋破落,一座座村落荒败。艾滋、孤儿……这些社会问题,是毒品留在凉山土地上一道道深刻的疮疤。
毒品、艾滋病问题一直是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毒瘤”,是部分群众致贫返贫的重要根源,是脱贫奔康的“拦路虎”“硬骨头”。
近年来,全省政法系统把禁毒攻坚作为打赢凉山深度贫困精准脱贫硬仗的重大战略任务,实施禁毒攻坚三年行动,统筹推进禁毒重点整治和禁毒扶贫工作,从全省政法机关选派522名政法干警奔赴凉山州深度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开展治超生、防辍学、治毒、防艾等工作。
省公安厅连续6年实施“百警援凉”工程,实现禁毒专干全覆盖;组织全省18个内地市公安局对口帮扶凉山16个县市;省禁毒委成立由政法委、禁毒办、司法、教育、卫健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派驻凉山,从清网追逃境外拔钉、劝投和悬赏追逃、重特大专案侦办、夯实基础工作及保障等4个方面推进禁毒脱贫工作。
帮助戒毒人员回归,许给了大凉山一个更美好的明天。2020年6月2日,戒毒回归人员牛子在布拖县特木里镇则洛小学的毒品警示教育现场,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同学们远离毒品。曾经管教他的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刘海远远地看着他,心中为他迈出这一步而感到高兴。
聚焦解决有效回归社会难题,凉山创新构建“1 15 n”绿色家园戒毒康复体系,树立“集中就业、共同拒毒、自强自立、绿色生活”理念,有效帮助已戒断人员净化生活圈、降低复吸率、恢复劳动力和正常回归社会。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民禁毒,建成“向阳花工程”平台,通过电脑 手机app组合重塑禁毒宣传模式,深入开展“千校万生”校园禁毒和“千村万户”农村禁毒“双千双万”禁毒宣传教育工程。全面推广数字化禁毒教育平台“青骄第二课堂”,全州669所学校43万中小学生注册在线学习禁毒知识。
这些有利举措,推动禁毒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毒品形势根本性好转,毒品来源地、去向地为凉山的刑事案件数和外流贩毒人数、新发现吸毒人数大幅下降,5个国家级重点整治地区全部实现“摘帽”,建档立卡贫困吸毒人员全部脱贫,凉山摘掉毒情标签,为全面打赢凉山深度贫困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保障。
依法治理 构筑贫困地区社会治理基础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1986年我国首次确定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名单后,四川贫困县数量不断增加。精准扶贫启动时,全省88个贫困县中,国家级贫困县就有66个。穷则生乱。社会问题与发展问题交织,定须以法治之。
2017年,省委政法委出台《四川省政法机关聚焦法治扶贫 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入手,全面厘清了法治助力脱贫攻坚“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以此为基础,省法院、省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分别立足部门职能职责出台实施意见,形成了省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各政法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精准施策的整体工作格局。
围绕为脱贫攻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落实《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在易地扶贫搬迁、村级公路建设、扶贫产业等涉贫、民生领域重大项目上,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前防范化解风险。2017年以来,开展涉及扶贫民生项目稳定风险评估579件,确保了扶贫项目的稳妥推进。
开展涉农领域重大矛盾化解攻坚行动,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2017年以来,全省各级纠纷化解组织共调处化解农村土地征用纠纷3.6万余件、土地承包经营纠纷4.7万余件、农村婚姻家庭纠纷34万余件、农村邻里纠纷80万余件,将大量涉农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针对个别贫困地区把持基层政权、利用家族宗教势力横行乡里、煽动村民阻碍产业项目上马等违法犯罪行为,全省政法机关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18年以来,依法打掉农村涉黑组织56个、涉恶集团和团伙609个,有力消除了阻碍基层脱贫致富的社会“毒瘤”。
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作用,有效统筹综治中心、人民法庭、派驻检察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单位力量,逐步形成基层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基层的社会治理水平和法律服务水平,社会治理基础不断夯实。
针对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短板,全省持续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平安智慧小区、“慧眼工程”建设,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增强了基层群众安全感,有力维护了生产生活秩序。
法治建设 树立贫困地区法治信仰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法治护航。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全面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推动贫困地区形成了“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治氛围。
2020年10月,金阳县公示了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有群众看出了其中猫腻,向有关部门举报。最后,一名贫困村村主任因贪污扶贫资金锒铛入狱。
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必须严惩。“你们讲的那些政策、补贴,到底是不是真的?到底能不能到位?”一名扶贫干部下村入户时,老百姓的发问令人警醒。扶贫的“钱袋子”必须守好,每一分都要用在刀刃上。这不仅关乎扶贫的成败,更是影响老百姓民心的向背。
以行动来打消群众疑虑,用事实来回应群众期待。全省法院系统积极开展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审判,聚焦贪污、侵占、挪用扶贫款、救济款等犯罪行为,2017年以来审结该类案件229件365人,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295人,以鲜明的司法导向有力保障扶贫政策落地。全省检察机关坚持涉农案件优先办理,严厉打击扶贫领域“蝇贪”“微腐败”,2016年来,先后起诉涉农涉扶贫领域刑事犯罪1632人,起诉脱贫攻坚领域职务犯罪450人,涉案金额7606万余元。
脱贫攻坚领域职务犯罪公开审理,发布十大典型案例……一件件案例,充分发挥着警示作用。也让老百姓感受案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正义。
围绕提升贫困地区法律服务水平,全省司法行政机关把法律援助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大局,每年平均办理法律援助5万余件,为50万余名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健全贫困村法律顾问制度,充分整合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服务资源,优先为每个贫困村选派一名“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法律事务,打通了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民族地区法律服务,组织65家律师事务所与全省34个民族县(区)签订为期三年的法律援助对口帮扶三方协议,有效推动解决边远民族地区法律服务资源匮乏问题。
从此,贫困地区不再是法治的“荒原”。九寨沟县法治文化长廊引人注目,“普法”主题墙面、碑刻、石书、石鼓文、雕塑等映入眼帘;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团的身影,常常出现在雪域高原;各地的村幼乡小,一堂堂生动活泼的法治课正在进行……
2020年,“七五”普法收官,我省硕果累累。我省以“法律七进”为抓手,大力推行法律进乡村“六个一”工程,实施“彝族母语普法行动计划”,开展“送法进贫困村”“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团送法进寺庙”等活动,推动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治氛围。
精准救助 让弱势群体感受法治关怀
母亲被害,父亲入狱,3岁的小林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一家人月平均收入不足3000元。2020年7月,西昌市检察院在审查该案时发现这一情况,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小林和爷爷奶奶申请到了2.5万元的司法救助金,暂时解决了他们生活的燃眉之急。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款。执行法律的过程,处处体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炽热关怀。案件当事人生活困难、农民工权益遭受侵害……人民群众的困难在哪里,法律的温度就在哪里。
全省法院聚焦定向司法扶助,连续9年开展“司法大拜年”涉民生集中审执行动,累计为农民工等务工群体追回劳务报酬65.55亿元,对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减免诉讼费9590万余元,发放司法救助金2.21亿元。
全省检察机关把司法救助融入脱贫攻坚,最大限度保障弱势群体利益,防止“因案致贫”。针对物质生活窘困、精神关怀缺失的“事实孤儿”,专门组织开展事实孤儿国家司法救助专项活动,对全省388名符合救助条件的“事实孤儿”逐人、分批纳入救助计划;对不符合救助条件但需要其他救助的32181名“事实孤儿”,主动联系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发放孤儿救助金、申请专项救助金、免去在校生食宿等帮扶措施。
2020年8月1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主题活动在广东东莞召开。活动服务的对象,则是2300名凉山彝族农民工。现场开展了专场法治宣讲和法律咨询,并召开了彝族农民工代表专题座谈会。
据凉山州司法局负责人介绍,凉山彝族农民工在广东务工有近20万人,其中在东莞务工有8万余人。为了向他们在异乡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特别设立了凉山州驻东莞法律援助工作站,主要服务于凉山州17个县市在广东、特别是东莞的彝族农民工。
精准的法律服务和司法救助,让群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充分感受到法治的温度。我省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建立25个省外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川籍农民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指引等援助。每年开展“年末岁初农民工讨薪”“暖冬行动”“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等专项行动,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万余件,为农民工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亿余元。
扶产扶志 为脱贫注入内生动力
河坎村位于越西县南箐乡南部,是典型的彝族聚居村。2019年以前,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村民收入少,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民办红白喜事在露天坝子里蹲在地上用餐;村里没有公厕……
如今,全村靠着甜樱桃基地、杨梅种植基地、肉牛养殖基地、光伏发电基地“四轮驱动”产业发展质效位居全县前列。省公安厅派驻河坎村脱贫攻坚一线工作队队员李贺告诉记者,今年村里新建了两个红白喜事堂,村民坐在椅子上用餐;新建了公厕,设立了18个保洁公益岗位,村容村貌和村民精气神焕然一新。2020年底,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近20万元,贫困户分红达14万余元。
河坎村的变化,是我省贫困地区脱贫摘帽的一个缩影。集体产业发展繁荣,村民精神面貌变化,折射的是一地脱贫发展内生动力的持续积累。
2014年以前,广安市广安区龙孔村只有一条不足1公里的马路,全村靠传统农业维持生计。如今,在省委政法委定点帮扶下,先后引进帮扶项目4个,形成龙安柚、白市柚、柠檬、血橙、花椒等一批种植、加工和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就业、公益岗位、占股分红、土地流转等多措并举,有效带动贫困户长效稳定增收。
在定点帮扶点,各级政法机关创新帮扶思路举措,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助推帮扶点顺利脱贫摘帽。近年来,全省政法系统实施各种产业、种养、教育、医疗、基建等帮扶项目6858个,直接投入扶贫资金5亿余元。
近年来,全省政法系统累计派出驻村干部、综合帮扶干部共计3万余人次;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先后有169个集体、305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
一批致富“能人”“强人”先后出现,本地村民外出务工意愿增强,外地人才引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结语
2021年新春,一场瑞雪降遍全省。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亦成绩斐然,从基本温饱到吃穿不愁,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交通闭塞向内联外畅,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缺医少学到全面保障,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产业匮乏到百业竞兴,贫困地区发展动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陈规陋习到文明新风,贫困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凉山这个深度贫困的“最后堡垒”被攻破,千百年来贫困的历史也就此告别。在这场宏伟的实践中,全省政法人无怨无悔,无私奉献,以坚毅的使命和赤诚的初心,为脱贫事业贡献了政法力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全省政法机关将围绕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和法治四川建设,为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提供有力的政法保障。
四川长安网简介 | 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的版权声明 | | 联系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 | | | 投稿:sccaw@sina.com |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政法委员会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的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