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伊始,刚经历夏日“烤验”的成都迎来了新一轮疫情的严峻挑战,繁华的都市街道和喧嚣的写字楼次第沉寂下来,整个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
9月5日,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当地人员伤亡、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受损,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多处中断,抢险救灾工作刻不容缓。
疫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责任。全省政法系统党员干部纷纷下沉战“疫”一线,政法干警第一时间尽锐出击——
他们奔波于城市四方,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基层堡垒;
他们踏足于灾区现场,用身体和绳索搭建生命桥梁。
中秋月圆之夜,他们坚守“疫”线,保万家安康;
地动山摇之际,他们无畏逆行,为群众带去希望。
他们不负“铁军”之名,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政法力量。
让法徽在抗疫救灾一线熠熠生辉
举了一晚上的手机,不断刷新重启。不仅手快拿不住手机了,腰也要打不直了,只能站起来走走跳跳寻找信号。
9月2日,朋友圈一张《找信号的人》的人火了。
照片的主角是四川高院刑二庭的一名书记员,名叫邓念岚,由于核酸信息录入系统信号不佳、屡屡宕机,情急之下,他站上塑胶椅子,一只手高高举起手机——屏幕在夜空中隐隐映照,寻找着微弱的系统信号,这一刻,他举起的更是对群众的责任和承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一轮新冠疫情,四川法院人义无反顾地来到防疫一线,蓝色和白色罩衣替代了往常的黑色法袍,使命义务却有增无减。他们值守登记、维护核酸检测秩序、分类搬运防疫物资,只为早日帮助社区回复往常的烟火气。
换上新制服的还有泸定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地震发生后,他们披上红色志愿服,深入受灾严重的得妥镇开展疫情防控及抗震救灾工作,共走访农户1144户、查排险情1780点,为当地群众吃下灾后定心丸。
与此同时,22名法院骨干渐次充实到“海螺沟法庭便民服务点”“抗震救灾法律咨询服务点”“综合法律服务站”等点位,开展“面对面”、“零距离”的法治便民服务。
在灾民集中安置点,法官们主动向来往群众发放便民服务卡,将定时服务转变为“24小时白 黑”全天候服务,确保“第一时间接受法律咨询、第一时间提供法律援助,第一时间调解矛盾纠纷”,为灾区和谐稳定提供法治保障。
义不容辞
在抗疫救灾中输送检察温度
“警察同志,可以把我送到灏景尊城吗?我走不动了。”
日前,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疫情防控卡口附近,一名60岁的老人缓缓向检察院的巡逻车辆招手。
“老人家,你不舒服吗,怎么大汗淋漓的?”
江阳区检察院干警邓秋陵、刘晓耘和王锐三人随即停下车,一边查看老人的健康码、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证明,一边询问老人详细情况。
原来,因为从医院返程中遭遇公交停运,老人只能步行从院区一路走回家,13个公交站的漫漫长路,此时已经耗尽了他的体力。“穿警服的人是值得信赖的,所以向着你们挥手。”老人解释道。问明情况后,干警们迅速把老人安全地送到了灏景尊城,在微凉的秋意中送去执法司法的温情。
“老百姓不一定分得清政法干警的类别,但他们知道穿警服的人是可信的、可靠的,我们不能辜负了群众的信任。” 点位值守干警说道,“防疫要有力度,执法要有温度,我们会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继续努力。”
在雅安市石棉县新民乡马厂村,石棉县检察院检察长羊辉正行走在灾后的街道上,作为受到地震波及的地区之一,当地房屋排危、监测次生灾害是眼下的重中之重。
“针对房屋的受损情况,我们会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牌:绿标为可以使用;黄标为暂停使用,需进行稳固维修;红标为禁止使用,必须将危房拆除。”羊辉介绍。当前,他所在的工作队共有7人,配置5台挖掘机,负责对马厂村的受损严重的房屋进行拆除和清理。
勘查当地路况、协调拆除顺序、规划行进路线……几日间,羊辉奔波于房屋、道路和挖掘机之间,但最让他关注的还是当地群众的切身权益。“危房拆除是灾后重建项目实施的前提,事关人居环境改善,而房屋被确定为危房后,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同群众沟通、如何安全拆除等。”羊辉说道。
排查和清除危房期间,羊辉带领检察干警与部分居民就返回危房问题进行耐心劝解,并向群众详细解答各种法律问题,尤其是与群众灾后重建息息相关的法律政策,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受灾群众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前,在石棉县检察院的帮助下,当地已完成21户危房拆除。
竭“警”所能
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又是中秋,月圆时分,我最亲爱的家人们,今年我又要和你们请假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警徽在头顶,党徽在胸前,我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望家人批准。”
9月10日,一封内江全市公安机关民(辅)警的请假条传开了。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内江公安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全警全力开启24小时战“疫”模式——执勤卡点,派出所民警24小时入驻值守,协助疫情防控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各查控口,内江公安交警、巡警尽锐出战,守一道岗、护一座城。
基层社区中,几十米长的核酸检测队伍缓缓前行,提醒居民间隔一米排队、提前准备扫码的声音络绎不绝。高新区政保大队民警刘先德率先到社区报到,尽管临近退休,嗓音和精力却不减当年,“工作需要我们,来了就要顶上。”“封控隔离点我们不怕,这个时候应该冲上去,也能顶得住”。朴素的话语,砌成了疫情防控的头道防线。
350公里外的灾区,同样的明月照耀着另一批勇敢的公安队伍。
“谢谢你们,能与救命恩人一起过节,我很满足,也很感动!”
58岁的被救群众李地秀动情地说。
地震发生后,甘孜公安24名特警率先挺进孤岛海螺沟景区3号营地,连续奋战3天,将216名被困人员全部成功转移。7日晚,救援特警将最后一批被困人员送返后,当地持续降雨,直升机不再具备飞行条件,无法接应救援特警返程。9月10日,滞留在震中孤岛海螺沟景区三号营地的24名特警终于全部平安归来。一直心系特警队员安危的家属和被救群众带着月饼、饮料、水果等礼物,来到甘孜特警抗震救灾指挥部,与特警队员共度中秋佳节。
脚下是湍急的江水,手一滑就可能万劫不复,日前,特警队员们“飞夺泸定桥”式的救援场景感动了无数人。“河道上面的钢丝绳只有手指粗细,往前攀爬的时候,根本不敢往下看。”特警队员土登汪秋回忆道。
成功渡河后,特警队员们就地取材,在河面搭起一座简易木桥,为被困群众打通“生命通道”。遇到受伤、行动困难的群众,队员们便四五个人分成一组,用竹竿、树枝制作拐杖和担架,扶着、抬着伤员分批次进行转移。
据了解,当天共有900余名群众通过搭建的小木桥转移到外面安全地带。
一线战“疫”
用“党旗红”守护居民“健康绿”
协助社区做好4万余人次核酸检测、做好法律法规宣传、调处涉疫矛盾纠纷……8月30日起,通过将临时党支部建在抗“疫”一线,成都市司法局支援锦江区疫情防控工作队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疫情防控最新政策、明确责任分工、交流群众工作方法,切实用“党旗红”守护居民“健康绿”。
“核酸检测信息采集是我们每天的头等大事,因此针对部分居民参与检测积极性不高、因封控出现不安情绪等问题,我们提前汇编了核酸检测相关法律规定供社区参考使用,并通过‘大喇叭’广而告之,有效提升了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 临时党支部书记、成都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副处长陈晓梅介绍。
除了宣传防疫政策,临时党支部还成立了秩序维护、街面巡查、矛盾纠纷处置等小组,切实承担起“引导员”“宣传员”“服务员”“调解员”的职责,及时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安抚居民焦虑情绪。休息时间,工作队还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主动排查社区矫正对象的隔离管控、身体健康等情况,以特别时期的关怀,确保防疫工作在法治轨道有序进行。
谈及几天来的工作感受,陈晓梅表示,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化身‘大白’,瞬间感到自己的肩膀上多了一份责任,因此即便是长时间地连续工作,对待群众的身份信息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同时,这几天也收获了人生中最多的“谢谢”,不仅是对自己的褒奖,也是对整个工作队的肯定,相信只要同群众坚定站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取得这场战“疫”的胜利。
网格交织“战斗”前线
以星星之火点燃胜利曙光
“昨晚发布的最新通告,要求继续按照‘应检必检’相关规定开展为全员核酸检测,估计居民们心里多少有些波动,我们只有把一些便民举措提前考虑,想细一点,才能尽可能缓解大家不安的情绪。”
早晨六点过的天色蒙蒙泛白,成华区猛追湾街道踏水社区网格员任洁正在和同事们商议新一天的防疫工作布置,不过,她却不是家中起得最早的那一位。作为成华区公安分局猛追湾派出所执法办案队民警,任洁的丈夫王可早早在派出所整装待发,他将和妻子在社区并肩“战斗”。
维护辖区秩序、核实人员信息、组织核酸检测、报备来(返)蓉人员信息……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下,夫妇俩甚至没顾上孩子学校的线上开学仪式。不过,任洁深知,抗疫路上,自己的家庭不是孤例,“聚星星之火,必将能散发出璀璨的光明,以网格员之名,我们必将取得抗疫胜利。”她说道。
9月6号,泸定县泸桥镇南段社区里,“网格蓝”们同样忙碌——经过一天的工作,他们终于完成了辖区居民4200余人住房安全情况排查,并劝导居民320余人。正当大家都以为可以松口气时,一通电话打到了社区书记李忠燕案头。
“隔壁80多岁的李阿婆好像昏倒了,电话一直打不通,只有她一个人在家,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得到消息,李忠燕立马动身前往李阿婆家中,却发现房屋大门被反锁无法打开。同行的网格员李忠平顾不得余震风险,从卫生间的窗户爬进老人卧室,发现老人尚有一丝意识。李忠平立即检查老人的身体状况,拨打医院电话并同老人家属联系,直到老人得到妥善安置,自己才放下心来。
地震发生后,当地网格员闻令而动、迅速响应,一方面及时引导群众避险、统计灾情,另一方面,在各个集中安置点帮助群众搭建帐篷、搬运物资,并适安抚灾民情绪,维护治安稳定,以实际行动,用“小网格”为群众筑起“大平安”。
(王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