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底,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四川收获颇丰——成都市、自贡市以及武胜县、米易县、九寨沟县、广元市昭化区、泸州市纳溪区、射洪市上榜“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名单,成都市、射洪市、武胜县分别获得了平安建设的最高荣誉“长安杯”。成都市还是全国唯一一个四度蝉联“长安杯”的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2022年1月18日,“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最终名单公布,“四川省用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特别案例名单”……
荣誉的背后,是四川政法系统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法治四川的生动实践。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四川政法机关勇于担当,展现出新作为、新气象。全省政法系统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持续推进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设,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政法保障。
甘孜州巴塘县公安局海子山检查站的民辅警们巡逻在路上。张磊 摄
以法为翼
护航高质量发展
日前,全国工商联发布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四川营商环境评分名列全国第七,这其中,法治环境是核心评价指标。
营商环境是重要软实力、核心竞争力。过去一年,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四川政法机关不负使命,以法为“翼”,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2月,天府中央法务区正式揭牌运行,这是省级层面推动建设的全国第一个“中央法务区”,旨在打造立足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天府中央法务区怎么建?四川探索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打造法律服务高地新模式,通过创新税费减免、人才引进、涉外合作、要素保障等制度,集聚法务资源,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高端产业入驻,推动法务区与商务区同频共振。
经过一年的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虹吸效应初显,成为新时代法治四川建设的一张重要名片——
构建核心司法聚集区主体布局。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简称“省法院”)成功争取最高人民法院增设第五巡回法庭成都审判点和国际商事法庭,以及成都金融法庭、成都互联网法庭、天府新区法院等审判机构入驻运行,集聚了“一点”“五院 ”“五庭 ”高能级司法资源。
构建全链条法务体系。天府中央法务区以司法及司法行政服务机构进驻为契机,加速汇聚高能级法律服务资源,成功引进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国际公证联盟、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等全球头部企业和国际知名法律服务机构30余个,办理相关案件和业务1.2万余件。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司法机构办案发挥着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近日,省法院审理的“青花椒”案就是这样的范例。
因店招含有“青花椒”三个字,成都温江一青花椒鱼火锅店经营者被“青花椒”商标所有权人起诉,一审法院经审理认定该火锅店侵权。省法院二审认定经营者店招中的“青花椒”三个字系正当使用,不构成侵权。该案的妥善办理,彰显了法院引导建立公平有序市场环境的司法智慧。
用法治为企业发展护航,四川政法机关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依法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全省司法行政机关推出服务营商环境“惠民心”工程,成立217个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服务机构,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9800余万元;开展“千所百处帮万企”法律惠企活动,为企业“法治体检”320次。四川检察机关对涉民营企业“挂案”开展清理,为企业“松绑减负”;对涉经营类犯罪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慎捕慎诉,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同时,积极探索企业合规工作,结合办案实际,引导企业开展合规建设,减少和预防企业犯罪或利益被侵害。
护航高质量发展。2021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四川政法机关的“主航道”,川渝政法机关携手实施了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合作项目,区域一体化执法司法格局纵深推进——
四川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政府“十四五”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联动化解川渝高竹新区涉企纠纷、联合办案组打击跨区域金融犯罪案件;长江上游成渝地区生态保护法治联盟成立,凝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合力;检察机关建立跨区域公益诉讼管辖、鉴定资源共享等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项协作机制,推进司法理念和办案标准的统一;法院系统建设“云上共享法庭”,开展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委托执行5.01万件次,联动化解川渝高竹新区涉企纠纷,双城协同提高司法服务效能。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截至2021年11月底,四川实有民营市场主体741.34万户,同比增长11.33%,占全部市场主体数的97.43%,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以法为盾
守护长治久安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四川政法机关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大局稳定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夯实长治久安的根基。
黑恶不除,则民不安、国不宁。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我省依法打掉涉黑组织148个、涉恶集团和团伙1468个,交出了亮眼的扫黑除恶“四川答卷”。
专项斗争完满收官,但扫黑除恶没有终点。按照中央部署,四川着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保持对黑恶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提供组织保证——四川及时调整成立省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起省扫黑办“四组一中心”(秘书协调组、侦查打击组、重大案件协调组、“打伞”问责组、线索核查中心)常态化工作运行模式。各级党委、政府及省级成员单位全部参照设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相关机构和调整充实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提供制度保障——省纪委监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以及其他成员单位及时结合自身职能任务,制定下发了常态化推进本行业领域扫黑除恶斗争的制度机制。
把依法严惩、肃清残余、除恶务尽作为常态化扫黑除恶开局之年的重要任务。2021年,全省新立案侦办涉黑案件9件、涉恶案件111起;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建立10项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全省起诉涉黑涉恶犯罪1095人;全省法院审理涉黑、涉恶及“保护伞”犯罪案件228件2217人。
省扫黑办对罗某某敲诈勒索案未查清楚的涉恶线索盯住不放,三年督办锲而不舍,最终查明其非法采矿罪和诈骗罪等犯罪事实。
全国扫黑办第23特派督导组在四川督导后表示,“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履行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政治责任,为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高位起步、高点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多发高发,侵害范围广泛、受骗群体众多,严重威胁着群众的“钱袋子”安全,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谐。
群众关心的就是政法机关关注的。2021年,四川公安积极构建“全警反诈”工作格局,持续开展“断卡”“断流”“云剑追逃”等专项行动,侦破涉电诈案件同比上升58.23%,抓获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115%;省反诈中心全天24小时运转,刑侦、派出所每日对访问涉诈app高危人员开展预警劝阻,成功劝阻和阻止继续被骗425万人,避免经济损失超过1.8亿元。
平安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四川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突出网格化服务管理、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六无”平安村(社区)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层基础。
2021年,四川推动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纳入全省和各地“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平安建设”等37个具有区域治理特点的省级重点创新项目,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多项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推动全省网格化服务管理提档升级,增配专职网格员2.1万余人,增幅达59.5%,推进全要素、全科网格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综治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关爱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等一体化运行,进一步整合了基层治理资源和力量。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2021年,四川深入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司法所”创建活动,全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覆盖率达90%,化解矛盾纠纷85.1万余件,成功率达98.99%。
以法为笔
绘就美好生活
李某某以回馈小礼品引诱获取个人信息,用以开通电话卡293张,出售获利16375元。法院经审理,依法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万元,在省级媒体上向社会公众发布道歉书——这是写入今年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典型案例之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个人信息安全受侵犯问题成为群众关注的“痛点”。查处这起典型案例,在打击犯罪的同时,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彰显了司法为民的初心。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政法工作“着墨点”。四川政法机关以法为“笔”,绘就百姓美好生活。
关注群众的“一呼一吸”,全省政法机关用心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全省法院审理7000余件环境资源案件;省法院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集中管辖7地20县相关案件。检察机关在56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检察联络站,办理自然保护区公益诉讼案件48件、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案件368件;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督促修复被污染、被破坏林地、耕地等1.7万亩,清除违法堆放生活垃圾、固体废物16.8万吨。成都市检察机关开展地下水资源保护专项活动,推动水务部门对1918个地下水取水口全部安装计量设施,实现从地表水治理延伸至地下水的监测、保护。
马尔康市人民检察院“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护航青少年成长。
倾情保护特定群体。2021年,省法院、省检察院法检两长同庭履职,依法办理一起严重暴力性侵留守女童抗诉案,改判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极大震慑了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用法律援助“暖民心”工程,撑起群众维权“法治伞”,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2万余件,其中,办理农民工专项法律援助7294件,讨回欠薪2.3亿余元。在办理一起讨薪法律援助案件中,南充市高坪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发现,申请人因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关键证据缺失,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在努力查找证人证言的同时,积极开展庭外调解工作,帮助当事人讨回了拖欠几年的工资。
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常态化开展戒毒人员心理辅导。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省政法机关开展了“政法为民十大行动”,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实事办在了群众“心坎上”。
提升政法公共服务质效。四川公安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12 6”项便利措施,在全国率先实现“电子驾驶证”业务市域全覆盖,512万人申领“电子驾照”;积极开展电子证照建设,联合省大数据中心推出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居住证等电子凭证,并着力探索公安电子凭证在政务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的应用场景,总亮证数突破百万次;牵头试点实现户口迁移和户籍类证明全国范围内“跨省通办”,办理川渝黔藏跨省“一站式”户口迁移7万余人次。
敢啃硬骨头为民解难题。全省法院奋力迈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以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提升执行工作水平,畅通实现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执行工作联动职责法定化。与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1家省级单位联动实现全省不动产、住房公积金线上查询,与省内所有商业银行对接实现银行存款网络查冻扣,与公安部门共建机动车在线查封服务站21个,基本实现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信息的有效覆盖,查控系统建设居全国前列。
回应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期盼。2021年,全省政法系统不断健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政法单位全覆盖的案件评查机制,成立法官检察官惩戒机构。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全省检察机关开展参与、跟进、融入式监督,努力促进执法司法行为规范。204个市县两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加强双方在监督、办案中的衔接与配合。
甘孜法院“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送法到牧民身边。
2021年的工作答卷已合上,新的一年,四川政法机关将在新的赶考路上谱写新篇章,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四川、平安四川,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