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实质化”由“深”到“固”让公平正义真切可感
解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1月19日,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高院院长王树江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法院系统工作成绩亮眼。紧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推动“六个实质化”由“深”到“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法院共受理案件161.63万件,审、执结154.45万件,同比分别上升20.46%、18.07%,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96%,平均审理时间同比缩短8.75天。其中,省高院受理案件2.62万件,审、执结2.36万件,同比分别上升9.55%、9.27%。
踔厉奋发新征程,奋楫笃行谱新篇。本报记者梳理了6大工作亮点,带你读懂2021年四川法院工作。
亮点1
“一点”“五院 ”“五庭 ”助力打造国际化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高起点推动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入驻运行天府新区法院和金融、互联网法庭等审判机构,成功争取最高法院增设第五巡回法庭成都审判点和国际商事法庭,集聚“一点”“五院 ”“五庭 ”高能级司法资源,助力打造国际化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出台司法保障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依法审理侵犯专利权、商业秘密等案件1.92万件,同比上升26.83%,在天府软件园、绵阳科技城等设立12个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保护社会创新成果。高效化解商事合同纠纷案件38.81万件,依法打击恶意违约、拖欠债款行为,促进市场主体契约精神。
亮点2
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大川果川菜等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
根据“两项改革”后辖区人口、面积和案件量变化,将全省人民法庭优化调整为823个,紧扣“三农”发展趋势建设民俗经济、休闲农业等特色法庭,成立“驻村法官工作站”1295个,增强乡村司法供给。
加大川果川菜、川酒川茶的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依法审理“郫县豆瓣案”,打击“搭便车”“傍名牌”行为,妥善处理“青花椒案”,依法认定经营者正当使用不构成侵权,服务产业兴农。
亮点3
纵深推进诉源治理万人起诉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3.22%
认真落实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推动建立诉源治理中心109个,与省工商联建立商会调解机制,联合综治中心、司法所等打造无讼乡村(社区),做实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全省法院一审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起诉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3.22%。
会同省民宗委、省司法厅等推广建立“石榴籽”调解室117个,配备专兼职调解员513名,高效化解纠纷6080件,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完善判前沟通、判后答疑机制,成都法院建立司法释明中心,绵阳法院常态化走访败诉当事人,帮助理解裁判内容,促进案结事了人和,全省法院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90.96%。
亮点4
发挥司法裁判价值导向作用引领社会向上向善
依法判处驾驶机动车袭警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三年,执法权威不容践踏。依法判处家族式“以房抵债”虚假诉讼案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诚信底线不可突破。依法惩治高空抛物危险行为,入刑19人,居高者不可任性。余某某酒后回家途中坠桥死亡,依法判决已尽义务的交通局、镇政府免责,自身过错不能他人买单。李某某等人以回馈小礼品引诱获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被依法判刑,公民信息不受侵犯。煽动网络暴力造成安某某自杀死亡的常某等三人被依法判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亮点5
切实解决执行难执行到位881.45亿元
持续推进“司法大拜年”专项行动,开展涉金融、涉黑恶等执行案件集中攻坚,全省法院执结各类案件42.68万件,执行到位881.45亿元。
强化智慧执行,创新不动产在线冻结过户、“电子封条”远程查封等执行举措,执行效率有效提升。突出执行工作强制性,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2.24万例,限制高消费35.82万人次。
加大拒执行为惩处力度,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出台实施意见,判决拒执罪173人,同比上升166%。
亮点6
推行“非接触式”诉讼服务在线庭审6.43万件次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广泛应用“非接触式”诉讼服务,完善“四川微法院”功能,建成2650个科技法庭,全省法院在线庭审6.43万件次、网上调解15.61万件,“指尖诉讼”更加便利。完善律师服务平台,开庭排期冲突自动避让2.60万次、证据提交一键上传19.42万份,司法服务更加人性化。
深化司法大数据研究运用,形成中医药产业法律保护建议等报告242份。加强成都互联网法庭建设,研发全自助诉讼5g“微法亭”,打造“一人云庭审”在线诉讼模式,获评2021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