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奏响蜀中大地社会治理协奏曲 -mile米乐体育

党建引领 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奏响蜀中大地社会治理协奏曲
【 】 【 2021-07-02 16:25:40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社会治理一直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基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次提出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探索从未停止,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四川,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固本夯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曲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协奏曲正在奏响。


8d5a5398781c98de0f5249efd35d8835.jpg


  社会治理夯实党建之基


  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社会治理”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文献中。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既是党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次重大创新,更意味着中国社会建设在顶层布局上步入崭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放在全局工作中去谋划与推动,将党建引领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努力把党的领导优势向社会治理效能转化,逐步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2019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6月,中央政法委批复同意我省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第一期和第二期名单,成都市等14个市州为第一期试点地区,其他7个市州为第二期试点地区,通过试点验收的地区将被授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


  试点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省委书记彭清华多次作出批示指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勇多次带队深入试点市州调研指导。


  为确保试点沿着正确方向推进,2020年3月20日、6月3日和11月26日,我省先后召开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会、试点工作推进会以及平安四川建设暨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制定了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相关制度,对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任务进行系统部署。市域社会治理是平安四川建设的重要内容,2020年6月12日,平安四川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后下设市域社会治理专项组,将29个省直部门(单位)作为成员单位,组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专班。


  各级党委充分发挥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市域社会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列入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要点强力推进,并列入“十四五”规划建议,全省上下迅速形成齐抓共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法委会同组织部建立起“亮点同塑、督导同步、培训同办、信息共享、要事共商”的“三同两共”等工作机制,推动部门之间联动协作、社会各界同频共振、广大群众携手共治,着力实现市域社会治理与城乡基层治理的“双线融合”“同向发力”,形成具有四川特色“双轮驱动”市域社会治理推进模式。


4a98f0589b624c10ccc121572391a80e.jpg


  社会治理激活群众之力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制胜法宝,也是社会治理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在隆昌市金鹅街道桂花园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一间教室里,每个工作日的下午5点,都有孩子在这里写作业。隔壁活动室里,孩子们在弹琴、下棋,不亦乐乎。这是该社区2016年8月开办的“四点半课堂”,利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现有房屋,添置课桌椅,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捐赠电脑、图书,老师则来自辖区内大南街小学和川南幼儿师范大学生志愿服务队。


  把基层社会治理转化成人民群众参与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成为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在我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多年的基层社会治理中,一套名为“六手印记”的村务管理模式在射洪市白马庙村铺开。白马庙村在聘请1名法律顾问的基础上,将普通党员、村民小组长和退职老干部等不重叠登记造册,形成“四分类成员库”,凡涉及村内重要事宜,均在村党支部组织领导下,一事一抽签、一事一组队、一事一审查,随机抽取4名代表与法律顾问、“两代表一委员一机构”成员形成法治监督组,无干扰开展过程监督、合法审查和绩效评估,当5名代表都同意后,驻村法律顾问最后对整个流程和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查,如果没有违法情况,则6个人每人按下一个拇指印,这就是“六手印记”。印上6个拇指印后,事项才算是提上了议事议程。白马庙村通过党支部会议提审、村两委会议商审、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审核、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后,再采取7天村务上墙公开和村民qq群投票公开,法治、德治、自治相互补充、促进,实现了村务管理每一件事都自治有力、依法合规、符合民意。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具体细化,也是村民自主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今年4月,我省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红黑榜”的通知》,在探索基层群众自治中再一次创新路径。不仅如此,近年来,我省还深入开展“无黑恶、无毒害、无邪教、无命案、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六无”平安村(社区)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加强。


51a69c50995aa6be8722a2600a4eef5a.jpg


  社会治理集聚网格之力


  让综治建设焕发活力


  今年6月的一天,天府新区滨江社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时被商家喊住,商家说在通济桥下街与协和上街交叉路口发现一名走失小女孩。由于小女孩说不出住址和家人信息,网格员立即拨打110报警,并在滨江社区小组长微信群和楼栋长微信群内发布消息。社区其余网格员立即联系辖区内7所幼儿园负责人询问小女孩是否是就读学生,但没有找到小女孩的就读幼儿园。随后,网格员在辖区“网格e家”微信群发布信息,终于联系到了小女孩家长。警察也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小女孩父母接到孩子后,不停地表示感谢。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是服务群众的民生工程,也是深化平安四川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将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基层网格中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优势。同时,以加强网格管理员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域覆盖。全省平安建设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得到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看到不明人员要上前询问;遇到邻里纠纷要立即调解;碰到污水横流要协助环卫部门处理……拥有着熟悉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等社会治理要素优势的网格员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万能的格格”。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省30余万名专兼职网格员纷纷放弃春节假期,在各级党委政法委领导下迅速投入战斗,守住抗击疫情的“另一个前线”。他们化身协管员、宣传员、服务员、调解员、信息员,开展地毯式排查、零距离监测、全覆盖宣传和全方位服务。他们坚守在全省12万个网格,用脚步丈量网格,用坚守诠释担当,用真心带去温暖。如今,这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由成千上万个网格编织的“大网”,犹如毛细血管遍布整个社会肌体,实现了“小问题不出网格、一般问题不出社区,突出问题不出街道”,让“微治理”释放出了大能量,使我省基层社会治理焕发出蓬勃生机。


  以网格化为基础,2015年起,我省试点并推广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农村“雪亮工程”是以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雪亮工程”建设后,村民通过家中电视机顶盒和手机app实现即时在线监控和“一键报警”,在节约“人防”成本、提高“技防”效率的同时,“雪亮工程”真正成为不法人员不可触摸的“高压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和“雪亮工程”建设应用,我省基层社会治理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全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现代科技推进社会沟通、改进管理服务,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最优化。


a71a2dccd7c4b7c1a9d31dc8c4b4c798.jpg


  社会治理借多元化解之效


  勾勒蜀中大地独特“枫”景


  如何培养基层干部社会治理能力?今年5月8日,全国首个由街道层面创办的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主题的基层干部、社区群众教育培训学院——“少城枫桥学院”揭牌。据了解,该学院旨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大限度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又如何让“枫桥经验”落地开花?多年来,我省探索构建了“公调对接”“诉非衔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等多元化解模式,着力推进诉源治理,夯实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基础,走出了一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路子。


  2009年,我省率先在全国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2016年以来,我省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员入驻公安派出所,构建了“公调对接”矛盾纠纷化解机制。2019年9月20日,在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公开评议大会上,20个基层公安派出所激烈角逐。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和支撑点。“公调对接”成为“枫桥经验”四川实践的继承和发展。在“擂台赛”的前两天,2019年9月18日,四川省人民调解协会正式揭牌,标志着我省人民调解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枫桥经验”在蜀中大地稳稳生根,开花结果。


  要做到“矛盾不上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是关键。矛盾纠纷的及时排查、源头追溯,尤为重要。围绕源头预防、源头治理,我省探索推进党委主导的诉源治理,以助推基层善治为重心,源头预防矛盾,就地化解纠纷。2019年4月,省高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全省法院诉源治理实质化运行的实施意见(试行)》,在全省范围部署开展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诉内治理的分层递进式诉源治理模式。诉源治理不仅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更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现实需要,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坚持党的工作推进到哪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6月10日,四川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新实践论坛指出,我省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矛盾化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努力将矛盾纠纷防于未发、化于基层、止于诉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省将以全面落实《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为抓手,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着力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结语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更好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党的领导是社会治理的坚强保证。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全省政法系统将不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夯实社会治理根基,让初心使命在社会治理中闪耀光芒。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编辑:肖俊宏
四川长安网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