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靖 赵诗柯
奉法者强则国强。2018年,省委全面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改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各项部署,始终坚持厉行法治,鲜明提出“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把法治四川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全面依法治省呈现新态势、迈上新台阶。
强化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我省始终突出政治引领,坚决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省全过程和各方面,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迅速构建全面依法治省组织体系,建立“1+4+n”法治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了左右联动、上下贯通、同频共振、协调配合的法治工作格局。同时,着力强化党委引领示范,省委带头将全面依法治省摆在突出位置,组织全省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省委书记、省长带头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出台《省委常委会带头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深化依法治省实践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有效带动全省上下将法治四川建设纳入各级地方党委年度工作要点、定期听取法治工作汇报、抓实党政法治绩效考核。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委常委会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精心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筹备谋划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我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疫情防控攻坚战中,我省在全国较早出台疫情依法防控《工作方案》,率先开展依法防控问题及对策系统性研究,率先成立5类法治专业小组进驻一线。及时制定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指引、出台审判工作指导意见和防控案件检察监督指引,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我省政法系统建立健全“1+4+x”法治精准扶贫制度规范,强化贫困地区依法治理、优化法律服务、惩治扶贫领域违法犯罪、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全省贫困村全覆盖配备法律顾问。顺利实现凉山州重点整治地区全部摘“毒帽”,有力助推凉山脱贫奔康。
在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我省与重庆市建立区域立法协同机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协同立法。深化执法司法联动,构建一体化警务合作机制。加快构建川渝法律服务联盟,积极打造区域法治、法律服务、监管安全、法治人才“四个共同体”。
狠抓四个环节联动发力
2018年以来,我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4个环节联动发力,坚持务实创新,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省新局面,推动法治四川水平整体提升。
●切实加强地方立法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我省认真落实地方立法工作向省委请示报告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主导推动、督导指导作用,更加强化立法统筹;创新开展“专家提问、申报部门现场答辩”立法项目论证机制,持续加强“一点一库一基地”建设,开展地方性法规案例研究,更加突出立法质效;突出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彰显四川立法特色。2018年以来,共审议通过省级地方性法规56件,地方立法在引领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彰显出蓬勃生命力。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通报了20件法治政府建设创新实践案例,具体展示了我省法治政府建设成果。
我省严格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抓深抓实。强化省市县三级合法性审查机制,邀请专家对2019年省上受理的140余份文件审查情况进行集中评估。积极探索构建行政执法标准体系,稳妥推进5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在全国首创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案卷评查、执法检查,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发布《四川省行政执法流程标准》《四川省行政执法文书标准》,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执法专业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启动消防行政执法资格试点。
同时,严格推进省级行政权力“瘦身”,印发“1+5”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方案,在全国率先发布政务公开9项标准,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食药品监管、法治政府建设3项督察,精心组织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泸州市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成都市金牛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并联并行办理机制”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强化司法公正为民
我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持续深化政法领域改革,制定我省《实施方案》;纵深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细化明确88项任务、66项检验成果。
在依法高效履职方面,全省法院积极推进“六个实质化”,“四川微法院”深受群众好评;创建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受国务院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全省检察机关全力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发展,推动检察监督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发展;全省公安机关着眼“五个最强”目标,在全国率先建立实战指挥体系“1 6”制度规范,构建上下贯通、统一规范、整体联动的警务实战格局,公安政务服务“一门通办”成为全国经验;我省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监狱管理标准体系,构建狱(所)地“7 n”联动机制,出台《四川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覆盖全省90%县级行政区域,执法司法监督制约体系建设经验在全国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上交流。
在强化司法权力运行监督方面,创新建立案件评价机制,开展“万案大评查”;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执法司法态势监测指标体系,推动执法司法能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创新建立静默化监管体系,建立“三非”工作机制,研发案件流程监控系统,有效规范司法行为。
在深化司法协作联动方面,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智慧政法体系,编制全省政法智能化建设五年规划,加快政法系统跨部门办案平台、涉案财物跨部门集中管理平台等建设。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积极推进诉源治理,纵深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促进控辩审三方职责归位。
●加快法治社会建设
我省纵深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把全民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省的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加快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夯实治蜀兴川法治根基。
“七五”普法以来,我省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清单式明确45个省直部门(单位)的普法任务,形成大普法格局。持续深化“法律七进”,把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作为重要内容;在全国率先常态开展“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全覆盖全省126所高校;“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和网络升级为全天候24小时响应;创新开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作为唯一省份连续6年发布四川法治蓝皮书。
切实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将法律服务业纳入四川“4 6”现代服务业体系,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入选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第6批试点项目,创新推出全国首个公益性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高水平天府中央法务区。
着力加强社会依法治理。创制包含73个指标、144个观测点的《四川市县法治指数》;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出台《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组建全省人民调解协会;持续开展防范“民转刑”命案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深化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民族地区依法常态化治理,推动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团送法进寺庙三年活动规划收官,在彝区实施“千校万生”“千村万户”禁毒防艾大宣传、大教育、大培训“三大工程”,“绿色家园”“索玛花工程”成为四川禁毒防艾特色品牌。
夯实法治建设基层基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面依法治县系统性理论及实务研究,注重收集省内外相关创新实践成果,坚持问题和实践导向,在全省创新开展法治建设“1 8”示范试点。
目前,全省上下认识高度统一,紧锣密鼓推进示范试点。14名省领导带队出征,组织实地调研和督导;14个县(市、区)迅速行动,全部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成立了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南;24个省直示范部门积极主动,召开工作推进会。负责联系指导的14个省直部门、7个院校、14个律所全部成立工作推进机构,建立定期会商工作制度,组建法律服务团队开展“法治体检”,并围绕人才培训、学术研讨和法治实践等积极谋划。
省委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试点坚持整体联动、高位对标,力争通过一年努力,集中解决一批法治突出问题,构建一批法治四川建设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全面依法治县成功经验和模式。
下一步,我省将抓紧绘制法治四川建设新蓝图,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为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各项工作,攻坚破难,奋勇争先,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