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扶贫岁月讲述动人故事
欢笑和泪水背后彰显信仰的力量
本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张磊 见习记者 刘文慧 文/图
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扶贫故事引人入胜,一句句真情流露的心声引人共鸣。昨(24)日,在四川法院系统“人民法官为人民——我们法院的扶贫故事”主题汇报演讲中,9名法院干警站上演讲台,讲述了自己或身边干警的故事。每一段讲演都是对过往扶贫岁月的重温,既带来振奋的力量,也令选手一度哽咽、无法言语。
此次汇报演讲在现场获得了较好反响,观众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的比赛瞬间,对无私无畏的扶贫干部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为感人肺腑的奉献故事热泪盈眶。本报记者摘录了选手们的精彩讲演,和你重温那些动人事迹。
什邡市法院审管办干警陈又菱:《传承革命家风不负援彝使命》
这个扶贫故事的主人公是德阳市中级法院的干警张胜斌,为了传承为国捐躯的父亲的革命遗风,他毅然去了越西县,成了一名援彝干部。张胜斌说,父亲是他一生的标杆,从小他就立志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为国家奋战、为民族奋斗、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的战士。所以今天,他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脱贫攻坚的战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他雷厉风行,2个月走完了越西38个乡镇、157个行政村。他坚持不懈,2年来争取了禁毒资金300万元、援彝资金150万元,帮助贫困群众466户1568人。这就是张胜斌,是德阳法院扶贫干警中的一员,是千千万万个扶贫战士中的一员,他们满腔热情、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奋战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离开时,张胜斌从贴身的包中拿出一张照片给我看。这是他和父亲唯一的合影,照片上父亲的大手紧紧抱着他,脸紧紧贴着他的头,像个孩子一样灿烂地笑着。我问张胜斌最想对父亲说什么?他想了想,说了一句,“爸,儿子可还行?”
威远县法院干警钟颖:《不负青春不负村》
威远县法院派驻威远县观英滩镇骑龙坳村的第一书记刘明坤,是一名脚踏实地,敢为村民寻找致富路的“吹牛人”!刘明坤吹的第一个“牛”,是帮助村民建立农民夜校,培养出家庭致富能人。刘明坤的第二次“吹牛”,吹出了骑龙坳的“云”品牌。曾经3元一斤无人问津的橘子,如今8元一斤也供不应求,村民们的年收入从3000元增长到了4万余元。下一步,这名第一书记还准备吹吹“云羊”,在骑龙坳村建立一个黑山羊繁殖研究所,进一步丰富“云”品牌。
刘明坤的“牛”是用辛勤的汗水来吹的,是用青春的脚步来吹的,是用心中的热血来吹的,是用人民至上的信仰来吹来的。像他这样的“牛”书记,内江法院还不止一位。他们乘着青春之风,脚踏时代巨浪,用自己的青春践行着“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的庄严承诺。他们既是公正威严的法院人,也是脱贫攻坚战役中的英武铁军!
无论怎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他们用青春书写历史的步伐,都无法阻挡他们对美好生活,伟大梦想的不懈追求,都无法阻挡他们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负青春不负村!
开江县法院干警师帅:《我们走过的路》
这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秦巴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地区。8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打响了宣达战役、万源保卫战,诞生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如今,在这里,全体党员干部与700万巴山儿女心连心、肩并肩,再次发扬红军精神,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这里就是达州。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仅有张光勇、李想这样的法院扶贫干部,还有扎根美姑县、默默奉献的大竹县援彝干部艾亚军,更有省法院选派到大竹县大湾村的第一书记王庆。正是这群可亲可爱的人,舍小家顾大家,燃起贫困群众的脱贫之梦。他们是奋战在扶贫一线的最美干警,他们是盛开在奔康之路上的梦想之花!
巍巍巴山钟灵毓秀,幽幽渠水人杰地灵。作为巴山儿女,回眸扶贫之路时,当“黄金花海”的春风拂过,当“稻田 ”的小龙虾丰收之际,当车家湾的李子挂遍山坡,当万亩莲花的清香飘过时……我们达州每名帮扶干部都可以这样自豪的说;“我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因为我是光荣的帮扶干部。”
雅安市名山区法院干警王思:《2020,请让我为扶贫战士代言》
请允许我为第一书记刘欣代言,用“一株猕猴桃”牵引脱贫攻坚“加速跑”;请允许我为第一书记李涛代言,用“小事不小”筑牢幸福生活的“小康梦”。
请允许我为法院派驻在贫困村的所有第一书记们代言,他们修一条渠,引来生命之水;筑一条路,驱散贫困之霾;架一座桥,便捷发展之道;引一个项目,打通经济发展之源。
请允许我为法院派驻在贫困村的所有驻村工作队员代言,他们用脚步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真情打动村里的每一户乡亲,用汗水浇灌村里的每一项事业。
请允许我为法院派驻到贫困村的所有帮扶干部代言,他们的每一次走访,都给乡亲带来了希望;他们的每一通电话,都把温暖传递到了乡亲的身边;他们的每一个帮扶,都给乡亲纾解了困难。
他们不是明星,却比明星的光芒更闪耀;他们不是偶像,却比偶像的形象更崇高。今天,请让我们用最真诚、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这群扶贫英雄成功“出道”。
美姑县法院干警翁古拉惹:《法徽之下,云端之上》
贫困户刷日木也家从传统村落的瓦板房搬到了村内集中安置住上的小洋楼,从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低保户到人均达到8000元以上的小康标准。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刷日木也脸上温暖纯良的笑容。那些笑容背后,是已经创造的脱贫脱弱的光辉历史,是无数个平凡英雄所拼凑的民族脊梁。
守义持正、巍如泰山的法官入户调解村民的家长里短,法院干警挨家挨户为生活困难家庭送去温暖与祝福,驻村工作队不辞劳苦一户户排查问题,将问题一一清零。岁月染白了驻村干部的黑发,让他们饱满的脸颊苍老消瘦,焕发的却是一代法院人奋斗的精神内核。
我讲到这里,你或许会问,究竟是何种巨大的力量让法院人如此坚守?力量来自于初心。那是2013年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渐渐燃起的星星之火,经时光之洗练,岁月之打磨,经吾辈共产党人的悬梁刺股,法院人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汇聚而成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燎原之势。你或许还会问,初心在哪里?初心在每一亩收成的荞麦里,在每一户贫困户的朴实笑容里,在每一双四季吉村孩子的眼睛里,在每一片堆砌我们家园的砖墙里。
蓬溪县法院蓬南法庭干警李悦:《让青春在扶贫路上闪光》
作为驻村干部,我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我和其他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种植果树,给村民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和果树树苗,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水果,带领村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为了避免新冠肺炎疫情让贫困户返贫,我在蓬溪县群利镇党委政府和县就业局的帮助下,举行了“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就业增收”的专场招聘会,200多名贫困户签订了就业意向书,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慢慢地,我走在村里时的招呼声多了,笑声多了,亲切地叫我“李队”的人多了,遇到困难主动找我帮忙的人也多了。也许你会问,驻村辛苦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尤其对我一个女孩儿来说,更是不易。但如今的龙背村里,一条条宽广的村社道路四通八达,一栋栋崭新的居民楼房拔地而起,挂满果实的核桃林漫山遍野,一张张领到工资的笑脸灿烂如阳。看到这些,一切辛苦都值了!
作为子女,无法在父母膝下承欢尽孝,我有愧;但作为万千奋战在扶贫一线干部队伍中的一员,我无悔。一个城里来的小女娃儿,也能在扶贫战场上干出大名堂!
洪雅县法院干警陈茜:《扶贫有任务,奉献无止境》
扶贫干部初心看似不同实质却又相同,总不过都是法院人所怀揣的那一片碧血丹心和践行司法为民的责任担当,更是法院人对中国梦法治梦的坚定信仰。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我们的扶贫干警从来都不是单向努力。我们的动力是看着寒门学子金榜题名,特色农家蒸蒸日上,我们的动力是贫困户们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感党恩!
援彝干警叶晓东的妻子程秋萍曾有过这样一段心声流露:作为一名扶贫干部的妻子,我的肩膀很单薄,单薄到扛不动一袋大米;我的肩膀却又可以很宽厚,宽厚到能为丈夫撑起一片安宁的后方。你守望着远山!我守望着你!
我相信,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像叶晓东一样的法院干警还有许多,他们用初心和担当践行着驻村诺言;用信念和拼搏推动着脱贫攻坚;用奉献和无悔诠释着生命意义。我们眉山法院人将继续厚植司法为民情怀,砥砺实干精神,使出“洪荒之力”,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道路上继续前行。
吾辈中国少年,自知任重道远,必将久久为功。
乡城县法院干警斯朗拥忠:《肩扛责任不辱使命,扎根山村的扶贫法官》
生产技术落后、缺发展资金、资源匮乏、因病因残……这一系列致贫原因都是高涛和他所带领的驻村扶贫工作队所要面对的难题。经多方协调,他们为贫困户泽仁筹集资金5万元用于住房改造装修;苦心劝说,令乱砍树木的多吉投案自首,为定波乡的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
如今的定波乡产业基地建起来了,基础设施更完善了,村民学会了科学种植、养殖,房前屋后整洁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琢磨挣钱的人多了,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定波乡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高涛却倒在了病床上,面对妻子的疑问,他望着病床前一根根洁白的哈达,欣慰地说:“村民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脱贫攻坚是一场举世瞩目的艰苦战役,在这场只能胜利不许失败的伟大战役中,这一个个小故事只是我省法院一线扶贫干警的一个缩影。更多的扶贫干部正在扎根基层,他们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贫困地区的每一寸土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初衷;用肩膀扛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使命。
南江县法院干警刘琴慧:《我们法院的扶贫怪事》
自从开展了扶贫工作,巴中法院就出现了三大怪事。一是像老伍这样为人父“不称职”、为人子“不孝顺”、为人夫“不体贴”的人变多了。而且这种“不称职”似乎出现了人传人的迹象,有把新婚妻子抛在家中跑去驻村的工作队员,有儿子刚刚满月就俯身基层的第一书记,有怀胎九月随时可能临盆仍坚持到村扶贫的女干警……然而也正是“不称职”的他们,带着村民们走向了脱贫致富。
二是人人争着当“村官”。被村民们称作“贾法官不假”的贾有国带病上岗,主动申请当了帮扶“社长”。面庞黝黑的“村汉子”文达,在踏马西行支援凉山州禁毒工作前,也曾是个白面书生。
三是大家的亲戚变多了。这些年,“兄弟”“小女子”“婆婆”“爷爷”……这些亲切的称呼早已取代了彼此的姓名,也缩短了我们的距离。在村民们心中,我们这些法官,就是他们最亲的人,而他们,也成为了我们法官的亲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千年守望,在巴中法院人心底,凝聚起笃行的力量;千年梦想,在巴中法院人手中,裂变成金色的现实。我们是人民的儿子,是人民的法官,可以创造所有的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