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司法行政系统如何一体推进双城经济圈法治建设
打造“四个共同体”推进 45 个项目
15日,重庆市司法局到成都市金牛区西部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调研 司法厅供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2019年11月,重庆市大足区铁山镇西北村新建饮水工程,修建过程中与相邻的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元坝镇狮子村发生土地纠纷。川渝两地迅速启动省际边界人民调解协作机制,通过联合调解委员调解迅速平息了纠纷。这背后,是长期以来川渝司法行政系统良好的联动融合、高效协作。
今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唱好“双城记”的热度不断升温。在此背景下,川渝司法行政如何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15日,重庆市司法局、四川省司法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协同打造“四个共同体”,重点合作推进45个项目,最大限度统筹两地法治资源,凝聚法治力量,一体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建设,努力将成渝地区建设成为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立足西部辐射周边的法治建设新高地、高端法律服务集聚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公共法律服务普惠区。
看了啥?
“成都律师为你们石渠县提供了哪些法律服务?”“他们除了为我们提供网络法律答疑外,还走进藏区帮助培训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那也欢迎你们走出来看看,欢迎你们到重庆来做客!”
这段网络视频对话中,提问者是重庆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德宽,回答者是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司法局工作者阿珍。
15日一大早,张德宽带队到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西部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考察调研,共商一体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建设大计,四川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刘志诚陪同调研。
在成都市金牛区西部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重庆市司法局调研组一行重点考察了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中心、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室,现场体验了“金牛e法通”、公共法律服务视频直通车等法律服务智能系统。
谈了啥?
调研期间,重庆市司法局、四川省司法厅联合召开了深化战略合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席会议。与会人员围绕依法治省(市)、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督察协作、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和热烈讨论。
张德宽表示,此次赴川学习调研,启发很大、收获很大。希望川渝两地司法行政在“三化”“三度”上持续发力,在“成群”“成链”上下功夫,按照川渝司法行政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精化、细化、实化”合作举措,拓展两地司法行政交流合作的“深度、广度、维度”,共同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打响川渝两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面对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共同命题,如何实现区域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发展?如何共绘两地依法治理美好蓝图?如何共谱川渝法治建设合作广阔前景?刘志诚提出,双方的合作要做到“四个有机结合”,即要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定位有机结合,要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目标有机结合,要与两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大局有机结合,要与司法行政工作职能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川渝两地司法行政规划共创、政策共谋、平台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让川渝两地老百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法治获得感。
做些啥?
按照双方党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重庆市司法局、四川省司法厅15日下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重庆市司法局四川省司法厅深化战略合作协同打造“四个共同体”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框架协议》,双方将成立“深化川渝司法行政战略合作工作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会商制度、信息交流制度,对重点推进的区域合作事项进行项目化管理。
据悉,《川渝司法行政区域合作重点推进项目清单》共有45个项目,其中2020年完成类项目17个、启动类22个、调研类6个。双方每年组织对战略合作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动态调整合作项目清单。
具体合作内容方面,双方将协同打造区域法治共同体、法律服务共同体、监管安全共同体、监管安全共同体等“四个共同体”。协议明确,两地将加强法治建设领域合作交流,协同打造“区域法治共同体”。加强行政立法协作,建立川渝两地协同立法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联动,建立川渝两地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加强政府法治工作协同,协同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评估、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加强法治宣传合作,打造川渝法治宣传联盟;联合开展法治督察,联合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督察;联合开展法治研究,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法治智库”。
要加强法律服务领域合作交流,协同打造“法律服务共同体”。强化川渝重大战略项目服务协同;协同打造西部法律服务产业聚集群;推进法律服务供给一体化;加强法律服务行业监管协作;推进矛盾纠纷联调联处。
要加强监管执行领域合作交流,协同打造“监管安全共同体”。协同开展监管执法研究,共同打造监管执法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体系;加强监管执法衔接配合,健全川渝两地监狱服刑人员刑满释放衔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解戒回归衔接机制;推进社会帮教协作,建立川渝两地联动的远程帮教会见系统。
要加强队伍建设领域合作交流,协同打造“法治人才共同体”。建立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实施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培训项目计划;建立法治人才交流机制,加强川渝两地法治人才跨省市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