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着问题去 迎着困难上 谱写司改华章
——2019年四川政法工作巡礼
1、检察官利用“三远一网”管理系统远程提讯犯罪嫌疑人
2、泸州市公安局依托“智慧云护城墙”工程,在高速公路入口建立信息化公安检查站
3、2019年4月3日,在全省法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省法院院长王树江带领干警宣誓
4、石渠县法院“法启行动进虫草山”巡回宣讲,就地受案办案
5、四川师范大学公共法律服务站开展法律咨询服务
6、2019年,四川公安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自助办理服务让业务办理更便捷
7、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人员通过远程视频跟亲人会见
8、检务直通车下乡开展“法治巡诊”,成为流动的检察院
本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石渠,平均海拔为4250米,是四川海拔最高的县。
零下11度风雪中的石渠县洛须镇,新建成的白墙红瓦的洛须法庭静静驻立在镇子口公路旁。
带上国徽,59岁的老庭长罗江益开着巡回审判车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石渠做法官难吗?“有啥难的,没房就建房,没路就修路,有案子就算骑马翻山越岭我也去,对每一个案件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这是罗江益给出的回答,也是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中,所有四川政法人的心声。
新时代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破难题、解新题、开新局?2019年7月19日,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对在新的起点奋力推动政法领域改革再上新台阶作出全面部署。按照会议部署,四川政法系统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明确了“施工图”和“时间表”,推动政法领域改革从夯基垒台、全面推进,到协同高效,执法司法质效显著提升。
a
机构改革怎么改?
不断优化政法机构职能体系
办公桌前,吴舒正在用电脑查资料。看到记者进来,他抬头一笑,直言道:“不好意思,我马上又要到外地调研,咱们长话短说。”
吴舒曾是司法厅法制处的工作人员。随着重新组建的司法厅正式挂牌,吴舒来到新成立的省委依法治省办秘书处工作。“忙!”谈到机构改革以来的工作状态,吴舒先用了一个字概括,接着话锋一转:“但非常充实,也很有成就感。”
2019年,是机构改革后的第一年,吴舒的工作状态,可谓我省政法人工作状态的缩影。
2019年,我省政法系统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不断优化机构职能体系。省综治办、省委维稳办职能和省委防范处理邪教办部分职能交由省委政法委行使,党委政法委统筹政法工作和归口协调的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有效提升了党领导政法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完成基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全省187个基层法院精简整合内设机构755个,精简率32.1%;省、市、县三级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公安机关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司法行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优化协同的政法机构职能体系初步形成。
2019年4月,省检察院完成内设机构改革,改革后的检察机关职能主要是统筹推进“四大检察”,并提出专业化做优刑事检察工作、精准化做强民事检察工作、补短板做实行政检察工作、增实效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我省司法行政机关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按照“1 4”总体工作布局,强力推进职能、制度、体系重构,深度融入优化协同高效的政法机构职能体系。一方面,将原省政府法制办承担的行政立法、行政执法与原司法厅承担的刑事执行和公共法律服务职能聚合,实现了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各环节职责一体、全面贯通。另一方面,将行政复议、合法性审查、行政执法监督与法律顾问、法律服务、调解、普法依法治理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b
责任不实怎么办?
加快健全领导干部办案制度
“判决如下: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19年11月26日下午,省法院院长、二级大法官王树江主审并当庭宣判一起涉民营企业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
穿上法袍,拿起法槌,伏案阅卷,坐堂庭审。司法体制改革以来,院庭长从“幕后”管理到“台前”审判,办案数量明显提升。2019年,我省健全院庭长办案常态化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入额领导干部办案数量要求,实行领导干部办案定期通报机制,领导干部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已成常态,全省法院领导办理案件数占同期结案数的7%左右,我省还制定了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作为主办检察官或者独任检察官的具体办案数量标准。
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基石。2019年,我省着力健全员额分配、遴选等制度,创新建立“以案定额与以职能定额相结合”的员额分配机制,健全严肃公正的法官检察官遴选制度。探索建立了遴选递补机制,建立了与办案数量、质量直接挂钩的科学绩效考核办法,让办案数量多、质量高、承担责任重的人员受益最大。
c
监督不力怎么办?
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权力到位,责任到人,但放权不等于放任,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对审判权的监督制约?
2019年7月的一天,成都市民涂先生来到成都中院诉讼服务大厅。作为当事人,他对审理期限产生了疑问:“已经2个多月了,不知道案子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涂先生在自助服务终端输入相应案号,平台自动生成一份审判效率分析报告,给出了审理天数及相关环节耗时天数,涂先生的疑虑瞬间消除。这背后,是成都中院静默化案件流程管理机制在发挥作用。
针对改革后出现的“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等新问题,我省依托现代技术加强监管。在全省法院推广成都中院创建的静默化监管机制,通过网络分案智能化系统,实现对各类网上运行案件的立案、分案、审理、审限、结案、归档、上诉移送等案件审理中的办案流程信息的全程记录。省检察院则打造了案件“办理、决定、管理、监督”一体化技术平台,研发全程留痕的监管系统。
同时,我省探索建立健全法官检察官权力清单和履职指引制度、案件质量评查机制、专业法官会议及检察官联席会议等系列制度机制,不断规范审委会、检委会把关职能。全省法院健全“四类案件”监管办法,有效加强了院庭长对“四类案件”的监督管理,推广完善定期报告非因正常办案需要、非正常时间地点会见案件关系人,非因履行职责过问案件情况的“三非”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法官司法行为,堵塞廉政风险漏洞。
d
庭审“虚化”怎么办?
深化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
2019年10月21日至25日,被告人郭昌平等19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在宜宾市翠屏区法院开庭审理。该案通过开好庭前会议、信息手段示证、关键证人出庭等举措,实现了证据展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这正是我省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严格落实刑事庭审实质化工作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刑事诉讼实践呈现侦查、起诉、审判“线性流水作业”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存在法院庭审功能“虚化”等问题。为此,我省把刑事庭审实质化作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着力点,率先在全国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基本实现诉讼证据质证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
2019年,我省持续深化诉讼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在全省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初步构建起党委主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诉源治理”机制。全面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认罪认罚从宽等制度,制定审理涉黑恶犯罪案件证据指引,发布以庭审实质化方式审理的典型案例,进一步提升刑事审判的质效和公信力。扩大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范围至所有市、县,刑事案件审判阶段通知辩护数同比增长23.8%。
e
质效不高怎么办?
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应用
“您好,这里是营山县检察院,请问您有什么问题?”2019年7月18日上午,营山县茶盘乡罐坪村5组村民晏民高通过家里电视机机顶盒上搭载的“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模块,连通了营山县检察院视频接访中心。像晏民高这样,不出家门就能向政法机关反映问题,是营山县检察院运用信息技术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检察院”的举措之一,也是我省政法系统运用信息科技让群众更加快捷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缩影。
近年来,我省政法系统持续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察、智慧警务、智慧司法建设,破解政法领域改革难题,提升办案质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不断得到提升。
2019年,我省进一步深化完善大数据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推动辅助办案系统深度应用,实现政法部门办案平台全联通,电子卷宗网上流转,办案信息数据交换共享和部门间业务联动协作、全程信息反馈,刑事案件办案质效大幅提升。在推动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处置改革中,升级改造涉案财物管理系统,完善监督管理和信息共享,涉案财物信息实现网上录入、网上流转。成都市检察机关研发的公诉办案3.0版,对1600余种证据的自动识别率近90%,案均耗时由50多分钟缩短为10至15分钟。
同时,我省政法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善“诉源治理”模式,降低群众解纷成本。成都法院系统应用的“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覆盖电脑pc、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端,入驻成都“天府市民云平台”,汇集成都最优质司法调解资源,为老百姓提供线上解纷服务。
f
服务不便怎么办?
全面深化政法公共服务改革
2019年12月16日,“四川公安出入境服务热线”——962096正式开通,实现24小时全天候、足不出户自助查询和人工咨询出入境业务信息。
2019年,全省公安机关以打造“最强服务”为目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大力推进公安“放管服”改革,完成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政务服务事项清理精简,开发四川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并上线试运行,全面落实“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审批服务改革部署,“网上办”“一次办”覆盖率已达90%。推出服务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13项出入境政策,部署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民6项措施、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给社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改革利好。
2019年7月,“四川微法院”上线,涵盖了审判、执行、辅助等25项功能,基本满足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完成诉讼的需求,从上线至2020年3月初,全省微法院共计立案73020件。此外,针对群众对诉讼流程不熟悉等问题,全省法院聚焦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运行,截至今年3月初,已建成诉服中心198个,有14个在建,建成799个诉讼服务站,1358个诉讼服务点。
加快构建“一站式”检察服务模式,全省检察院基本完成12309检察服务中心实体大厅建设或改扩建工作,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找得到地、见得到人、办得成事”。提升检察服务信息化水平打造远程视频、qq视频等外网接访模式,确保群众在家即可反映诉求。
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我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和现代服务业“4 6”重点产业培育。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制定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五年三步走”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建设,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截至2019年底,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4768个,建成率达95%,基本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抬头可见、扫码可得、触手可及”。“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回答新课题、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四川政法人将继续保持奋斗者的姿态,扎实稳健向前迈进。
就像老庭长罗江益驾驶着那辆巡回审判车,驶出了洛须镇,翻山越岭,驶向了更多等待着公平正义的审判点,它一路疾驰,将司改的红利遍撒这片广袤的天府大地。(本版图片由相关部门提供)